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机械与电子论文格式字体(solidworks工程图字体要
  • “汽车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”,未来汽车一
  • 美式肌肉车最后的绝唱!搭载5.0L V8动力 采用电子
  • 指纹锁(电子锁)真的比机械锁更安全吗?
  • 自己制作一个90年代电子风格的客制化机械键盘

通知公告

  • 机械与电子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机械与电子》投稿方式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瞭望|全球首位“半机械人”去世,未来人机融(2)

来源:机械与电子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3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人体数字化改造技术任重道远 彼得的离去并非结束,不少人相信他为人类开启了一段全新旅程。多位受访专家认为,这是一场围绕人类生存质量展开的科

  人体数字化改造技术任重道远

  彼得的离去并非结束,不少人相信他为人类开启了一段全新旅程。多位受访专家认为,这是一场围绕人类生存质量展开的科技探索,是技术为人服务的前沿试验。

  特别是随着深度学习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,其再次深度改造人机关系,让“机器化人”逐渐成为可能。

  不过,现实版的“半机械人”与影视作品中科幻人物的无所不能存在较大差别。据媒体报道,彼得在改造后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。比如,智能装备并不能完全领会他的意图,说一句话都要花费很长时间等。

 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,彼得的手术是一个很好的尝试。未来在没有其他方法可选的情况下,针对渐冻症患者的“三重造口术”可能走向规范。

  人机如何深度融合

  ◆?未来该如何定义人类被“困”在身体里的意义?人类的进化发展是否还有新的可能?如何理性认识生命的复杂性?

  ◆?身体各部分器官是为整体健康服务的,手术只是一种手段。通常情况下,对患者实施手术需遵循不伤害、有利、公正、尊重等基本医学伦理原则

  据了解,在“机器换人”时代,随着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,部分人力被替代,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机关系的对立。但机器在替代部分传统岗位的同时也催生出很多新职业,如自动化培训师、数字化管理师、互联网营销师等。“人机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,并将逐步走向深度合作。”梁正说。

  梁正建议,明确人机融合边界首先需要明确使用目的。当人机融合用于疾病治疗、提高个体生活质量时,通常满足四项基本医学伦理原则即可。

  文?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?于雪?贾雯静

  彼得的“三重造口术”历经3小时40分钟。关于该手术的医学论文,被选为2019年牛津年度医学病例报告,其前瞻性和重要性可见一斑。

  受访专家谈到,相关技术一旦落地,在使用中可能伴随不公平现象,比如是否所有人都有机会平等享受数字化改造的资源,以及改造后的人类在某些领域可能具有天然优势,更易造成两极分化等。因此,人机融合的相关制度规范必须走在技术发展的前面,为社会治理保驾护航。

  刘瑞爽、梁正等表示,评估风险需要在人机融合的全过程引入伦理委员会审查机制,伦理委员会一般组成人员包括医学家、伦理学家、社会学家、法律专家及社区人员和普通百姓等。对于涉及重大社会利益的典型案例,甚至需要法庭介入并通过相关行政机关审批。

  “和谐的人机关系始终不能脱离人的尊严,要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核心。如果脱离了服务于人的根本准则,技术将很危险。”刘瑞爽说。

  总体来说,人机融合尚处于外围领域,比如为运动功能丧失的患者换上假肢等。对于更深层次的人机融合,全球鲜有成功案例。

  据了解,为维持生命正常运转,用现有科技改造彼得的第一步,是在各类并发症出现前进行“三重造口术”,即胃造口术、膀胱造口术、结肠造口术,以满足可能渐渐丧失的进食、排泄需求。

 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正称,这些细节表明,相关智能技术在应用层面仍存在瓶颈。

  2017年11月,彼得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,俗称渐冻症。渐冻症被世卫组织列为五大绝症之一,发病率不高,但尚无法治愈。随着运动神经退化,患者行走、说话、吞咽、呼吸等功能会慢慢丧失,多数患者在症状首次出现后的三到五年内死于呼吸衰竭。

  潘恩荣表示,如果说传统的“机器换人”是机器介入人与人之间,那么“机器化人”则是机器介入人类生命本身,构成的“后人类”——赛博格。

  彼得的生命已经终止,但其留下的关于人机融合的边界等讨论仍在继续。

  完成身体基础性改造后,彼得决定用智能机器解决行动、沟通等问题。

  尊重原则则要充分尊重患者和试验对象的自主权。这意味着,是否接受某个治疗方案,是否参与某个医学试验,应该完全由患者或试验对象自己决定,医生不能代替做出任何判断。

  在尧德中看来:“除技术成熟度不够外,更关键的是,人机融合尚未形成共识。例如机器会否取代人类、可以在哪些方面取代人类,机器会否拥有自己的意识、是否允许它拥有意识等。”

 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脑机接口技术(2021年9月12日摄) 李欣摄 / 本刊
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下一页
  • 上一篇:每日提醒:徐工机械停牌
    下一篇:75配列还能再卷一点吗? 珂芝K75机械键盘

    机械与电子投稿 | 机械与电子编辑部| 机械与电子版面费 | 机械与电子论文发表 | 机械与电子最新目录
    Copyright © 2021 《机械与电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    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